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作范文 >> 经济类论文 >> 内容

关于我国电视媒体引进节目版权升温现象的思考——以省级卫视引进电视节目为例

时间:2014-5-7 14:01:46 点击:

  核心提示:最近几年,我国卫视频道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卫视频道竞争的一个特别的现象是:在引进节目方面异常活跃,似乎成为出奇制胜的法宝。争先恐后引进的节目使中国电视荧屏非同一般的热闹,如同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一般,...

最近几年,我国卫视频道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卫视频道竞争的一个特别的现象是:在引进节目方面异常活跃,似乎成为出奇制胜的法宝。争先恐后引进的节目使中国电视荧屏非同一般的热闹,如同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一般,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

诸多影响的主要表现是:有些节目的高收视率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出现吸引全社会眼球的火爆现象;有些节目不温不火,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也有些节目虽然刺激眼球,但引发社会各种非议;更有一些节目出现弊端,引发政策层面出台治理的措施。此外,省级卫视引进节目火爆的背后,还带来电视台节目合作机制的变化,社会相关公司的兴起,甚至撬动了央视震惊而后动的引进节目形式,等等。然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当事物的一面发展到极限的时候,就会慢慢走向另一面。

笔者认为,引进节目作为一种国际化的现象,自然具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也确实对中国电视发展起到一些积极的促动作用。因此,对引进节目的利弊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但是,当下引进节目的态势呈现出许多乱象,整体上到了适当降温的阶段。本文旨在从为什么降温的角度进行思考。

一、同质化:引进节目“高热并发症”有待降温

纵观省级卫视的引进节目,已经呈现十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可以说是一种引进节目的“高热并发症”。对此,我们可以从下述的统计中略见一斑。从2011年到2012年,上星频道黄金时段的收视竞争主要围绕着上述引进节目展开。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地面频道也加入了节目引进的行列。比如上海娱乐频道,2012年通过SMG新娱乐传媒有限公司从荷兰En demol引进了《Extra Extra Small》模式,推出了本地节目《天哪!我们变小啦!》。

从世界范围看,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是这样轰炸式地输入节目模式版权的,可谓是创造了输入电视节目的吉尼斯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引进的电视节目模式版权大多是“真人秀”节目,这与这类节目在国际电视市场的火爆不无关系。然而,当观众打开电视机,很多频道的节目没有太大差异,引进节目的同质化现象由此形成,占据了省级卫视电视收视的黄金时段。

2011年部分上星频道引进海外节目模式

节目名称

引进频道

原牌名称

原属模式公司

国家

中国达人秀

东方卫视

GotTalent

FremantleMedia

英国

我心唱响

东方卫视

Singit

Talpa

荷兰

我们约会吧

湖南卫视

TakeMeOut

FremantelMedia

英国

欢喜冤家

江苏卫视

TheMarriageRef

Endemol

荷兰

激情唱响

辽宁卫视

X-Factor

FremantelMedia

英国

你好达尔文

辽宁卫视

Darwin

第五频道

意大利

年代秀

深圳卫视

GenerationShow

不详

比利时

完美暗恋

广东卫视

DatingintheDark

Talpa

荷兰

中国梦想秀

浙江卫视

《就在今夜》TonightistheNight

BBCW

英国

中国好声音

浙江卫视

TheVoice

Endemol

荷兰

黄金年代

安徽卫视

不详

不详

意大利

势不可挡

安徽卫视

Don'tStopMeNow!

FremantelMedia

英国

一站到底

江苏卫视

Who'sStillStanding

不详

以色列

我爱我的祖国

湖北卫视

不详

Talpa

荷兰

一声所爱·大地飞歌

广西卫视

TrueTalent

tv3

瑞典

百变大咖秀

湖南卫视

YourFaceSoundsFamiliar

不详

西班牙

(《媒介》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热播的相亲交友类真人秀节目,播出时间多集中于周末晚间时段,综艺类的引进大型节目也集中在此间推出,几乎所有花巨资引进的节目都期望在观众收视更为集中的“档期”获得更大的传播效果。

2011年,活跃于电视荧屏的各模式类电视节目,在播出方式上既有周播也有季播,总体来看,采用季播方式的节目数量更多。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等季播的节目更像是一场“电视盛宴”,每一季在短期内集中播出,掀起高潮。不难看出,电视台给予此类节目的厚望与厚爱。如此这般,几年下来,引进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演越烈。对于提升电视节目的品质来说,同质化无疑是消极的因素。

二、热衷引进:原创意识将会渐渐淡漠

毋庸置疑,如果长此以往热衷于引进节目,电视节目的原创意识将会渐渐淡漠。面对引进节目这种越来越热态势,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呢?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量其利弊呢?是否到了冷静思考的时候呢?思考之后又要进行怎样的理智抉择呢?而这种抉择又应该从哪些关键的环节入手呢?

首先,需要改变节目模式版权引进是一种国际标准化趋向的简单思维方式。事实上,欧美国家电视节目模式版权输出是一种媒介产业模式。

不可否认,欧美国家在电视节目输出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从早期的输出节目播出权发展到版权输出,并围绕版权输出形成了一整套的运营模式。举例来说,欧洲电视媒体采用通过研发电视节目模式(Television Program Format),拓展将同样的内容出售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实现内容增值和产业创新。可以说,他们的电视节目输出、输入运作程序和规范相当成熟,节目模式版权销售成为欧美国家近年快速发展的新型电视产业。

2010年,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成为国内首个引进的节目版权模式。输出方派出专业团队进行实战指导,输入方执行有力,节目播出的叫座和示范作用引爆了引进节目的热潮,一些省级卫视纷纷摒弃原有的山寨做法,斥资购买欧美国家成熟的综艺节目模式。各电视台引进节目涉猎范围开始拓展,除歌舞类的真人秀节目,还引进了娱乐游戏闯关、婚恋交友等节目。比如,安徽卫视的《势不可挡》,是一档典型的游戏竞技节目,湖南卫视的《百变大咖秀》的原版《Your Face Sounds Familiar》是一档模仿秀节目。欧美电视输出机构以敏锐的嗅觉,瞄准了中国的商机。一些跨国传媒公司纷纷推销所谓流行的节目模式。近几年我国电视媒体引进的节目,主要出自以下几个机构:

作者:易代网 来源:网络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易代网(www.163daixie.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杂志,期刊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粤ICP备11102670号-1
  • Powered by laoy! V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