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时间写论文,不会写论文?想要发表论文?想写心得体会?想写演讲稿?找易代455754013,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杂志,期刊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摘 要 文章通过走访农户和实地调研,分析了曲峪镇红枣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做强曲峪镇红枣特色产业的对策。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枣;特色产业;扶贫;产业化
在全国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山西省全面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之际,笔者有幸作为一名“全省万名干部入企进村服务活动”的工作人员,光荣加入到进村服务工作队中。2019年3月25日—31日,笔者入住曲峪镇东坡上村和曹家甲村,进行进村服务工作。期间重点对当地的红枣产业进行调研分析。
曲峪镇位于临县西南部黄河沿岸,距县城55
km,与陕西省佳县隔河相望。总面积126.98 km2,耕地面积0.4×104 hm2。是全县红枣主产区,现红枣栽植面积达2 409 hm2,年产量100×104
kg,被誉为“吕梁红枣第一镇”。曲峪镇是沿黄乡镇,是红枣主产区,红枣是主导产业。
东坡上村和曹家甲村是曲峪镇辖区的两个行政村,村中主导产业为红枣,但由于近年来市场行情波动、枣农思想保守、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当地红枣品质的限制等制约因素,导致大量枣树无人管理,产量和经济效益不尽人意。就目前的形势而论,大力发展红枣产业是推动曲峪镇经济快速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可靠举措。如何依托当地红枣产业兴旺,助力农村脱贫攻坚,吸引年轻劳动力返乡创业,让农民在家乡脱贫致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两村基本情况
东坡上村基本情况:东坡上村位于曲峪镇的东边,与白石乡接壤。地理位置较偏远,远离交通要道,村民出行、货物运输不方便。东坡上村土地面积120 hm2,其中枣树面积86.67 hm2,耕地面积33.33 hm2;户籍登记人口168户,526人,常住人口54人,劳动力190人;青壮年全部在外务工,常住人口年龄均在60周岁以上。主导产业为农业种植业,主要种植红枣、马铃薯、玉米、小杂粮、中药材等耐旱农作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生产及外出务工所得。
曹家甲村基本情况:曹家甲村位于曲峪镇之北,距离镇政府较近。曹家甲村土地面积73.33 hm2,其中枣树面积60 hm2,耕地面积13.33 hm2;户籍登记人口107户,325人,常住人口41人,劳动力130余人;青壮年全部在外务工,常住人口年龄均在60周岁以上。主导产业为农业种植业,主要种植红枣、马铃薯、玉米、小杂粮、中药材等耐旱农作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生产及外出务工所得。
2 红枣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
调研期间,通过实地查看和走访农户,近年来当地红枣生产和销售却出现了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如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果裂烂浆和虫害泛滥;市场上不同地域产品的挤压、市场价格一路走低;销售渠道不畅,产品积压;疏于管理,红枣产量下降;农田道路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农民劳动强度大;产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不足等因素限制了当地红枣的发展。具体有如下几点问题。
2.1 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曲峪镇红枣核小、皮薄、肉厚饱满,大小均匀、完整,质细味甘,酸甜适口,手握互不粘连。但由于气候因素,每年红枣成熟季节,曲峪镇降雨较多。连续的降雨不仅影响当地红枣采摘收获,而且受长期雨淋后红枣开裂严重,大大降低了红枣产量和枣农生产的积极性。品种结构失衡、品种品质老化,引种盲目、缺乏必要改造,种植管理技术落后、且苗木混杂现象严重。急需引进防裂红枣品种,或改良现有品种,提升红枣产业抗风险能力。
2.2 缺乏技术支撑,管理不完善
目前,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枣树大部分已无人管理,部分村民只是简单修剪,剪枝可满足农民取暖和做饭使用。部分老枣农思想保守,缺少现代先进的种植技术,枣树管理缺乏科学的技术支撑。红枣品质难保障,产量逐年下降。甚至有的常年无人管理,枣林变成荒地,枣树不结果现象比比皆是。
2.3 经营模式落后,产业化程度偏低
村中枣树种植户多为家庭式经营,单打独斗分散经营,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动力带动集体枣业发展,很难形成规模化产业。缺少专业合作社或民间组织牵头拉线,将散户集中统一管理,提升红枣生产效率,提高红枣产品品质,保障红枣产品质量。
2.4 加工配套不完善,红枣储运难
曲峪镇为山地丘陵地区,耕地多为梯田或坡地,集中连片的耕地较少,农用水资源匮乏。红枣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配套不完善。具体有:一是田间道路不完善,多为羊肠小道,依山傍沟,农产品收后运输困难,加之红枣市场价格疲软,大量红枣无人收获;二是缺少农业机械进地作业条件,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加重了枣农的劳动强度;三是目前仅有红枣烘干企业,没有产后深加工企业,很难带动当地枣业深度发展。
2.5 销路难找,有产无销
前些年枣价好时,村民种枣积极性很强,听部分村民介绍,行情好时每0.067 hm2枣树收入1 000~1 500元。最近几年新疆大枣一路畅销,加之本地枣品质不好等因素,导致曲峪镇红枣连续丰产而没有收购商收购红枣。2019年更是1元/kg,严重影响了枣农管理枣树的积极性。有的枣农更是直接放弃枣树,因为收获的红枣不足支付收获的成本。
3 加快红枣产业兴旺的对策
红枣作为曲峪镇的重要产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必须从政策出台、技术指导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以确保曲峪镇红枣产业健康发展,助力曲峪镇脱贫攻坚。
3.1 加强政策引导,转变枣农思路
联合相关部门对当地红枣产业出台系列政策。重点帮助红枣生产产业链,引导激发枣农自身内动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枣农转变传统种植思路,学习先进现代农业知识,用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武装强化自身。引导资金雄厚的企业进驻曲峪镇扶持带动红枣产业发展。
3.2 引进新品种,改良红枣质地
挑选突出优势品种,加大红枣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针对红枣开裂现象可以培育引进抗裂品种。积极联系红枣研究相关部门,加大对适宜当地新品种的研发力度。用新
品种红枣保障品质,确保枣农经济收入,激发枣农生产积
极性。
3.3 加强技术培训,科学管理枣林
农业部门可选派枣树管理技术人员,实地为枣农进行技术培训,强化枣农生产技术,提升管理能力。从耕地、除草、施肥、剪枝、植保和收获等方面步步为营,系统地为枣农讲授红枣生产专业技术知识。以确保枣农可以科学地管理枣树,保障红枣品质,提升红枣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开发和推广温室种枣技术进行鲜食枣反季节生产、改变枣树种植的粗放式
管理。
3.4 完善生产配套,保障红枣品质
目前,曲峪镇红枣地基础建设极不完善,农业机械无法施展其作用,产后深加工企业缺失。需要农业相关部门加快农田道路建设,农机部门引进适宜农机具进行试验示范,减轻枣农劳动强度,激发枣农生产积极性,保障红枣品质优良。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使红枣加工企业能够实现自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深度挖掘红枣的营养价值,创新红枣加工产品,在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自主需求的基础上,引领消费者对于红枣的隐性需求,进而带动曲峪镇整个红枣产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
3.5 寻找可靠销路,稳定红枣价格
卖难,并不是无市场出现的卖难,是由于思想保守,拳力分散导致的难卖。所以要放开思路,破除单打独斗的局面,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依托当地区域性优势注册品牌,采用“实体+互联网”销售模式,推动区域红枣拓展市场,形成稳定可靠的销售渠道。
3.6 加快产业兴旺,吸引劳动力回乡创业
组建红枣合作社,促进当地红枣产业化发展。对于缺资金、缺文化、缺技术而有劳动力,但暂时还不能成为专业大户的小农户,让其先加入专业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代耕代种、公司+农户、股份合作、年度分红等多种形式,让利于民,多渠道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红利。以合作社为基础,吸引年青劳动力返乡创业,带动曲峪镇红枣产业快速向好发展。实行“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经济合作体+农户”的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广“科研机构+企业”的产品研发创新机制、实行激励投资机制,鼓励和扶持红枣加工龙头企业对延伸和扩展红枣产业链的开发与研究。
4 总结
集聚政府、企业和农民等社会各界力量,合力出拳。从政策、技术、管理、资金、销售渠道和生产配套等方面继续支持,激发枣农的生产积极性。相信曲峪镇依托红枣产业的大力发展,可振兴地区经济蓬勃发展,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脱贫攻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