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作范文 >> 新闻类论文 >> 内容

在纪念“仁化暴动”87周年暨红军长征过境粤北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

时间:2019-9-30 15:39:42 点击:

  核心提示:没时间写论文,不会写论文?想要发表论文?想写心得体会?想写演讲稿?找易代455754013,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杂志,期刊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淘宝店链接、淘宝店链接“纪念仁化暴动87周年暨红军长征过境粤北...

没时间写论文,不会写论文?想要发表论文?想写心得体会?想写演讲稿?找易代455754013,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杂志,期刊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淘宝店链接淘宝店链接

 “纪念仁化暴动87周年暨红军长征过境粤北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即将圆满结束‍‌‍‍‌‍‌‍‍‍‌‍‍‌‍‍‍‌‍‍‌‍‍‍‌‍‍‍‍‌‍‌‍‌‍‌‍‍‌‍‍‍‍‍‍‍‍‍‌‍‍‌‍‍‌‍‌‍‌‍。我受主办单位的委托,对这次研讨会作一总结‍‌‍‍‌‍‌‍‍‍‌‍‍‌‍‍‍‌‍‍‌‍‍‍‌‍‍‍‍‌‍‌‍‌‍‌‍‍‌‍‍‍‍‍‍‍‍‍‌‍‍‌‍‍‌‍‌‍‌‍

这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对于办好会议,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给予了具体指示,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韶关市委、中共仁化县委对此高度重视‍‌‍‍‌‍‌‍‍‍‌‍‍‌‍‍‍‌‍‍‌‍‍‍‌‍‍‍‍‌‍‌‍‌‍‌‍‍‌‍‍‍‍‍‍‍‍‍‌‍‍‌‍‍‌‍‌‍‌‍。今天的会议,韶关市委副书记、市长艾学峰等五位市领导出席,仁化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上午的会议上,中共仁化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锋同志和中共韶关市委副书记、市长艾学峰同志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局长薛庆超同志作了主旨报告。朱德元帅外孙、解放军装备学院副院长、少将刘建同志,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深情缅怀了朱德、陈毅等革命前辈在仁化从事革命活动的丰功伟绩。会议的主办和承办单位领导、革命后代代表、特邀嘉宾、入选论文作者、仁化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韶关市县党史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160多人参加了今天的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韶关市委、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共仁化县委、仁化县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红广角》杂志等媒体刊登了研讨会征文通知,征文工作得到了全国党史部门、党校、高等院校、社科文博、军队等有关单位、部门的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本次研讨会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规格高。研讨会的举办地尽管在仁化县城,但得到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是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之一。特邀嘉宾朱德元帅外孙、解放军装备学院副院长、少将刘建同志,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同志,谭甫仁中将之子、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谭一兵同志,中共仁化县委第一任书记阮啸仙同志之孙阮欣彤同志,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李小鲁同志出席了会议。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科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后勤学院等科研教学单位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二是专家学者区域广泛。本次研讨会得到全国党史、党校、高校、社科、军队等系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论文作者有来自中央有关部门、军队和北京、江西、湖南、四川、重庆、福建、内蒙古、广西、广东等省市区的同志,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全国性的学术研讨活动。三是研究领域广。本次研讨会的论文涉及到仁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仁化暴动、中央红军长征过境粤北、红七军过境仁化、仁化苏区与中央苏区的关系、仁化暴动与湘南起义的关系、在仁化活动过的党史人物的研究、红色资源利用等方面。四是成果丰。本次研讨会先后收到论文102篇。按作者类别来分,党史部门43篇,高校10篇,党校15篇,军队4篇,社科、文博等部门8篇,党政机关、企业等22篇。经过征文评审委员会专家认真评审,确定了66篇论文入选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上,与会的16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学术交流,其他与会的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对粤北地区革命斗争历史,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关于仁化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突出贡献的研究。有专家从多个角度系统地考察了仁化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的发展历程,概括了仁化对中国革命的突出贡献:仁化是北江农民运动的典范、武装割据的“中心”,掀起了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仁化农民运动;爆发了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的仁化暴动,实施了把革命暴动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的战略决策;与井冈山根据地、中央苏区有重要渊源关系,体现了仁化人民与中央苏区以及中央红军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精神;仁化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牺牲。

专家学者还从某个侧面探讨和研究了仁化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如,有学者认为,仁化是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起点,南昌起义军余部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起始于广东仁化,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经验。有学者研究了仁化与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革命道路的溯源关系,认为仁化的革命斗争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伟大开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仁化暴动以及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尝试,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关于仁化暴动的意义、特点、地位与影响的研究。仁化暴动是广东境内仅次于海陆丰暴动的一次有重大影响的农民武装起义,被称为“海陆丰第二”。

有学者认为,仁化暴动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对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的一次武装反抗,从实践上呼应了海陆丰暴动,响应和配合了湘南起义,而且对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同时,仁化暴动坚持“守土割据”、“把寨守口”军事斗争策略的失败,从一个侧面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游击战略战术原则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仁化暴动与同时期其它武装暴动相比,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学者认为,仁化暴动从一开始,就是带着在国民党反动力量薄弱的农村实现武装割据一方、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目的发动的。它先建立苏维埃政权,后发动武装起义;先建立乡苏维埃,后成立区苏维埃,自下而上,目标性、计划性较强。有专家认为,仁化暴动有着显著的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达10个月,二是据寨坚守。仁化暴动是粤北、湘南一带农民暴动的中心,是党在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一次尝试,被广东省委称为“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专家认为,长期以来,仁化暴动未被党史界所关注,但是仁化暴动不能被忘却,要进行深入研究。尽管仁化暴动失败了,但它仍然有很大的历史作用:它策应了湘南暴动,呼应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县革命委员会,为建设基层革命政权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仁化暴动不同于国内其它地区的农民暴动,它的社会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地域局限性。有专家对阮啸仙领导仁化暴动和参加中共“六大”这段历史进行考察指出,阮啸仙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专题介绍了仁化暴动的经验教训,这给当时全国各地农民武装暴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有学者对仁化暴动走上共产国际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中共“六大”闭幕后,应列席大会苏联同志的请求,根据中共中央的安排,仁化暴动被整理成为专题报告,并被译成俄文,存入共产国际档案,这在中共历史上是一件并不多见的事情。它使得仁化暴动从国内走向了共产国际的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说,仁化暴动成为共产国际考察其指导中国土地革命的一个样本。

关于中央红军长征过境粤北的研究。粤北地区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穿越的第二、第三道封锁线。有学者对中央红军长征过境粤北,特别是过境仁化的主要活动认真进行了梳理,指出:中央红军在粤北进行了奇袭城口镇和铜鼓岭等系列战斗,摧毁敌人的数十座碉堡,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设在城口至桂东间的第二道封锁线,是实现战略撤退的一次伟大飞跃。

关于中央红军长征顺利过境粤北的原因,有学者认为,一是中央红军审时度势,同陈济棠代表进行秘密的“罗塘谈判”,建立抗日反蒋统一战线,客观上有利于中央红军西进。二是采用避实就虚、奇袭等灵活机动的战术,避免了时间、物资、人员上的消耗战,为顺利经过粤北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三是朱德、彭德怀、邓小平、阮啸仙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粤北撒播了革命的火种,粤北地区群众的革命基础较好。四是中央红军沿途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深入人心‍‌‍‍‌‍‌‍‍‍‌‍‍‌‍‍‍‌‍‍‌‍‍‍‌‍‍‍‍‌‍‌‍‌‍‌‍‍‌‍‍‍‍‍‍‍‍‍‌‍‍‌‍‍‌‍‌‍‌‍。红军纪律严明,热心帮助和爱护群众,取得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五是粤北地区物产丰富,为中央红军提供大量的军粮、军饷。

中央红军在粤北地区认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沿途积极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同当地群众建立了鱼水般的感情,取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衷心拥护,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顺利过境粤北的主要原因。也有学者认为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对红军克服困难、提供军需给养、护理伤病员起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红军顺利北上。

此外,有学者还对红七军过境粤北,红五军、红三军团转战粤北进行研究,认为红军在粤北的活动客观上打击了粤北地区的军阀势力,加强了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组织建设,宣传发动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关于仁化暴动与湘南暴动关系的研究。仁化与湘南地处两省交界,地域相邻,山水相依。1928年前后,两地相继爆发了著名的仁化暴动、湘南暴动。有学者对这两次暴动作了比较研究,认为这两次暴动存在较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是一个整体。两次暴动的牵头者是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粤北、湘南党组织。两次暴动时间上是连贯的,粤北湘南一先一后,互相呼应。两次暴动发生地域相连,暴动发生的结果、作用相似。仁化暴动和湘南暴动最终都失败了,但在粤北湘南广大地区掀起的革命风暴影响深远,在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工农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而有益的尝试。通过比较仁化暴动和湘南暴动,学者认为,以仁化为中心的粤北暴动声势浩大,与湘南暴动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可把两个暴动统一称作“粤北湘南暴动”。这一称谓,更加符合历史事实,也是本次研讨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有学者呼吁,仁化暴动相对于湘南暴动而言,研究不够、成果较少、宣传力度不大、知名度不高。今后要在史料征集、研究和宣传方面多下工夫,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提高宣传效果,擦亮“仁化暴动”红色品牌。

关于仁化苏区与井冈山根据地、中央苏区关系的研究。仁化在地理位置上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辖的湖南省汝城县、中央革命根据地所辖的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广东省南雄县接壤,革命斗争实践与井冈山、中央革命根据地有着紧密联系。有学者认为,仁化与井冈山根据地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朱德率领部队上井冈山前夕曾到仁化开展农民运动。二是朱德在仁化县毗邻的韶关犁铺头会见何长工,促成了井冈山会师。三是参加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红五军到仁化开展了游击活动,谭甫仁等仁化英杰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四是仁化与井冈山革命斗争紧密相连,是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仁化人民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仁化与中央苏区的关系,有学者研究指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仁化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成为中央苏区南部的一块重要游击区域,也成为红七军进入中央苏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一个重要通道。有学者指出,仁化是井冈山苏区、湘赣苏区及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是拱卫中央苏区和湘赣苏区的一个重要军事战略支点。仁化是井冈山根据地、湘赣苏区以及中央苏区军事供给、兵员补充和战略物资的重要保障基地之一。

关于朱德、陈毅等重要人物在仁化活动的研究。本次研讨会有关仁化党史人物研究的文稿所占比重较大,研究对象的范围也较为宽泛,不仅有仁化本土的革命英烈,也有与之相关联的我党我军重要党史人物。有学者从仁化英烈群体的角度,对1921-1937年间仁化革命英烈进行考察研究,探讨了仁化英烈成长的社会历史环境、成长规律及其历史贡献,指出,中国近代的社会大背景以及仁化特殊的人文社会环境,催生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英雄人物。仁化英烈的成长是党组织培养与其自身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学者对仁化县农运领袖蔡卓文进行了研究,对他的成长进步与历史贡献作了概括。

学者除了对仁化本地优秀党史人物研究之外,对朱德、陈毅、阮啸仙、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仁化的革命活动进行了研究。有专家研究认为,朱德、陈毅领导仁化暴动,打响了粤北湘南暴动第一枪,仁化和粤北革命运动由低潮转入高潮。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抵达仁化宣传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恢复基层党组织,建立农会组织,宣传发动群众,组织训练农民自卫军,组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四团、第八独立团,为仁化暴动奠定了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提供了军事人才支撑。朱德、陈毅在仁化时间虽短,但对仁化暴动的顺利发展具有卓越的贡献;阮啸仙是仁化暴动的主要策动者和领导者,学者认为,阮啸仙领导仁化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为大革命失败后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作了大胆有益的尝试。阮啸仙在仁化暴动中有六大贡献:一是重视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雷厉风行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三是精心策划仁化暴动,开创武装割据新局面;四是力挽狂澜抓紧枪杆子,粉碎敌人猖狂进攻;五是千方百计武装捍卫革命政权,领导仁化暴动;六是勇于探索革命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此外,有学者从阮啸仙与中共“六大”、阮啸仙对农村武装斗争的探索、阮啸仙与广东农民运动的发展、阮啸仙在仁化暴动中的政治勇气与担当等方面作了研究;粤北是彭德怀军事活动的重要实践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三军团先后三次转战粤北,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为井冈山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有学者还对李明瑞、邓小平率红七军过境仁化进入中央苏区;聂荣臻、林彪率红一军团征战仁化,突破红军长征途中第二道封锁线进行了研究。

关于仁化红色资源利用的研究。仁化革命遗址众多,红色资源丰富。有学者认为,红色旅游是推进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方式、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深入挖掘仁化红色旅游资源,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加大红色旅游品牌推介力度,完善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创新工作模式,努力把仁化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强势。有学者认为,仁化应当加强长征旅游历史文化创意项目保护性开发。有学者认为,红色资源是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和拒腐防变教育、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大力发展仁化红色旅游的基础上,还必须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大力推动红色资源进会堂、进讲堂、进展厅、进学校、进社区工作。

本次研讨会研究范围甚广,专家学者还对其它学术问题进行了研讨。有学者提出了新观点,比如对游击战“十六字诀”的产生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和以往不同的学术观点。有学者对打响粤北湘南暴动第一枪进行了学术考证,目前,党史、军史界将湘南宜章年关暴动定为打响湘南起义的第一枪。研讨会上有专家分析了大量史料,认为打响湘南起义第一枪的应是粤北仁化董塘暴动。

本次研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仁化暴动、红军长征过境粤北的研究领域仍有待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仁化暴动与湘南暴动的关系、粤北地区与井冈山根据地、中央苏区的关系研究还比较薄弱。有关史料的挖掘需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中共“六大”闭幕后,仁化暴动专题报告的中文稿、俄文稿原文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希望引起与会的专家学者关注‍‌‍‍‌‍‌‍‍‍‌‍‍‌‍‍‍‌‍‍‌‍‍‍‌‍‍‍‍‌‍‌‍‌‍‌‍‍‌‍‍‍‍‍‍‍‍‍‌‍‍‌‍‍‌‍‌‍‌‍。红色资源的发掘、利用、宣传以及党史资源如何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都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同志们,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召开,取得丰硕的成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相信,通过这次学术研讨会,必将进一步推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粤北党史研究,为革命老区仁化县进入《广东省贯彻国务院〈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意见》提供历史依据,为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最后,感谢所有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论文作者对这次研讨会的大力支持!感谢韶关市委、市政府和仁化县委、县政府为会议的召开所作的精心筹备和周到安排!感谢为研讨会的筹办和成功召开付出辛劳的韶关市史志办、仁化县史志办和有关同志、朋友们!

作者:易代网 www.163daixie.com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易代网(www.163daixie.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杂志,期刊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粤ICP备11102670号-1
  • Powered by laoy! V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