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作范文 >> 经济类论文 >> 内容

【文学论文】《平凡的世界》的艺术缺憾与路遥的巨著情结

时间:2012-4-26 8:34:29 点击:

  核心提示:勿庸置疑,《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厚重的力作。不过,当我仔细研读后,却发现它存在着许多并非仅仅是枝节上的不足,尤其是将曾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它与中外名著放在一起比对时,这些不足甚至可以说是洼人无法原谅的。现在...

勿庸置疑,《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厚重的力作。不过,当我仔细研读后,却发现它存在着许多并非仅仅是枝节上的不足,尤其是将曾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它与中外名著放在一起比对时,这些不足甚至可以说是洼人无法原谅的。现在我将它在人情人性开掘上、人物关系设置处理上、社会历史的态势观照上的粗疏浅陋之处一一指出并加评析。这虽然对英年早逝、让人敬重的作家有些不恭,但对提高文学创作的品位和欣赏水平,我想还是有益和必要的。

一、人性的提纯,人物的扁平

文学是人学.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人性向度开掘的深厚与否,是一部作品优劣成败的重要标志。在《平凡的世界》里众多的人物中,作者着力塑造而又引人注目的人物是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田晓霞等,在这里着重谈一谈孙少平和田润叶塑造上的不足之处。孙少平是作品的中心人物,是作者心灵情感、审美理想、人生体悟的凝聚和升华。孙少平的不向苦难低大、敢于向命运挑战、不断拓展自我的精神,独立自强、勇于进取、侠义尊良的品格,丰富的情感和浪漫的爱情都焕发着迷人的神奇魅力,在当代小说的人物画廊,无疑应占据要的一席之地。不过,这一形象的欠缺也是非常明显的。孙少平洗去了高加林身上的邪恶,同时也失去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完全成了一个纯净透明的真善美的化身:为了解救一个小女孩而打了工头,为此砸了饭碗也不后悔;被众多美丽女性爱恋但却从不轻易拜倒在石榴裙下;受尽磨难但在生生死死的奋争和升华中全靠自身的智慧、力量和意志而从不施一丝奸恶。孙少平与其说是对现实生活的慨括和发现,倒不如说是作者对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美好品格的渴望和呼唤,他是一个被高度提纯、过滤和净化了的人物。纯净透明、玲珑剔透固然可爱,但却失去了现实人生的那种原生态的美。不是说文学作品不可以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再创造,而是说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美丑、善恶、高尚卑劣共处一身.只是比例、主次不同而已。笔者在拙作《流浪和归家》中曾这样写道:“每个人都有相反的两部分组成: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性中灰暗消极的那一半又恰怡是人们超度自我、完善自我的一个必要前提和重要动力,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ll。人格理想化的升华.人生苦难诗化的观照,是以人性的简化,人物的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丧失为代价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孙少平之于高加林是某种程度上的退化。

田润叶这个人物前半部分写得很成功,尤其是在对她在孙少安和李向前之问选择时表现出的矛盾、困惑,无奈、失落、痛苦和挣扎的描写,展示了人物的人性深度和心灵情感的真实、丰富状态。而后半部分这个人物就相形见绌了。在李向前身体健全而且对她个人以及全家都一往情深时,田润叶冷冷地躲避着、坚决地抗拒着,但当李向前因车祸致残时,她却反而自愿地来到他的身边,用整个身心守护和尉藉他,而且在以后的平静而繁琐的家庭生活中,还一直保持着这种献身的崇高和心灵的圣洁。虽然她的这种选择和表现有着负疚、忏悔的心理动园,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这一人物也因此失去了个性的独特和血肉的丰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作者将她仅仅作为一个道德的存在和载体,而忽略了一个人作为血肉之躯的生动、丰富和复杂性。道德是人性的一个重要层面,但不是唯一层面。人首先是一个生命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隐秘、本真的生命欲望和审美追求,特别是在情爱方面。我们试想:当田润叶以一个心性高洁、感情丰富的女子,作为一个赤裸的生命个体,面对一个没有腿的男人与之台二为一时,她除了献身的崇高之外,心灵深处会没有痛苦、悲伤甚至厌恶的一闪念?而当她看到别的身心健全、和谐完美的恩爱情侣,不会产生失落、惆怅之感?见到那些风度翩翩、英俊优雅的男子,难道不会心猿意马、怦然心动?让人值得玩味的是杜丽丽这个人物的设置 杜丽丽并非那种水性杨花的放荡女人,相反她品性高雅,生活严肃认真,而且有着美好的爱情婚姻。但她却经受不住青年诗人古风铃的诱惑,稀里糊涂与他上了床,轻易地背叛了自己的丈夫。不过,这种面对性诱惑的心性迷乱和跃跃欲试,倒反映了一个人的潜在欲望和生命真实,作为同样是血肉之躯的田润叶也在所难免。但作者显然是把作为田润叶的同学的杜丽丽当成反面的陪衬来赞美田润叶“修女”般的纯贞的,从而滤去了她生命深层的欲望和杂念,这就使她成为福斯特所概括的那种“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的“扁平人物”。I ()路遥笔下的田润叶是单维的、封闭的性格系统,而非多维、开放流动的,作者忽略了人物“心灵辩证法”。路遥在自己的创作谈中多次提到托尔斯泰和《安娜·卡列宁娜》,并声称受到了较深的影响,I 但当我们将田润叶和安娜·卡列宁娜这两个人生道路同样十分坎坷的女人放在一起对比时,就会发现在心灵情感的丰富性和人性的深广度上,前者比后者要逊色许多。安娜·卡列宁娜的塑造是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的范本。所谓“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是这样概括的:“最关心的是心理过程本身”,“研究极隐秘的心理生活规律”I 】:翻译家智量总结为:“多层面、多角度、全过程地描写人物心灵深处的矛盾、变化、发展和探索”I I。在安娜的塑造中,托尔斯泰多层次、多侧面地透视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构建了一座心灵的立体交叉桥,给人带来一种触目惊心、铭心刻骨的真实感。而田润叶这一形象在后半部分性格被固定下来,向着既定的模式运动和展开。她变得心如止水,心理上的任何矛盾、冲突、迷狂都不复存在。这虽然单纯明快,但同时却失去了生命的鲜活和人性的真实,经不起读者的推敲和揣摩,无法让人发自内心地信服和激赏。

之所以在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塑造上出现明显的不足,窃以为主要有两个原因:()未处理好情节和人物的关系。在现代小说中,人物应处于主体地位,而情节的设置和安排是服从于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和人物的主体性的,人物性格的发展有时甚至会改变和打破预设的情节构架和走向。而路遥的“构思的习惯常常是先从终点开始而不管起点”I6】,也就是说《平凡的世界》是先拟定了结尾,规置了人物的结局而后才填充人物的运行轨迹的。这样人物无形中就沦为了承载预设的先验理念的道具,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独具和生气贯注。()路遥对嬗变和更新的文学观念不是积极地扬弃吸收,而是采取消极抗拒的态度。虽然他也表明自己“并不排斥现代作品”,“十分留心阅读和思考现实主义以外的各种流派”。但对新的、外来的文学思潮充满着戒备甚至敌意:“我们需要借鉴一切优秀的域外文学以更好地发展我们民族的新文学,但不必把‘洋东西’变成吓唬我们自己的武器。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当代西方许多新的文化思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和影响,甚至已经渗透到他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而我们何以要数典忘祖轻薄自己呢?r因而经过痛苦的思考,最后“决定要用现实主义手法结构这部规模庞大的作品”,并且自信“现实主义照样有广阔的革新前景”I 。选择现实主义并不就意味着落伍或保守, 只是说现实主义并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方法和原则,而主要是对人的理解和观照上的一种态度。现实主义注重写人的社会内涵,把人当作“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表现,不仅开掘人的社会心理,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I ;而现代主义则将人还原为生命个体,着重书写人的在世方式和生命形态,直逼心灵的隐秘甚至潜意识下的心理暗箱。路遥构思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过程中,恰好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时候,而同时或稍后出现的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就是文学观念更新变革中的成果。而路遥固执传统现实主义的后果则是放弃了人的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状态的开掘,滞留在社会层面的构建,甚至沉迷于人性“乌托邦”而自得自欺。从而孙少平失去了余华、苏童等笔下人物的真实深刻,田润叶也滤去林白、陈染等作品中女性的独特而隐秘的身体感受和生命体验。

作者:易代网 来源:网络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易代网(www.163daixie.com) © 2023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杂志,期刊论文发表,发表论文 粤ICP备11102670号-1
  • Powered by laoy! V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