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国内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力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旅游业重点发展目标。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十二五”的核心任务,要求全面推进广东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温泉旅游作为广东旅游业的一张闪亮名片和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国温泉旅游发展最快、最成熟的地区,现有温泉旅游景区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在服务和管理水平上,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引领我国温泉旅游发展方向,但是,在当前转型升级背景下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以广东温泉最新普查数据和海泉湾、御温泉、古兜温泉等50家具有代表性温泉旅游景区近5年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资料,研究广东温泉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分析其当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广东温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对策,以期为广东温泉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为正在席卷全国各地的温泉旅游开发热潮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广东温泉旅游业发展现状
广东是我国温泉资源大省,温泉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广泛。据广东省国土资源部门最新统计,全省已发现温泉3l7处,其中温泉自流点281处,隐伏地热区36处,总可采资源量33.984亿m3/a,日可开采总量约969万m ,数量上仅次于西藏、云南,居全国第三位。广东温泉资源类型多样,以碳酸泉、硅酸泉、氡泉、氯化物泉、硫酸盐泉为主,其疗养和保健养生价值较高,非常适合开发疗养、保健型旅游项目。近年来,随着休闲度假旅游的快速发展,广东温泉旅游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发展速度持续快速
1997年广东恩平金山温泉的开业,拉开了广东大规模和综合开发温泉旅游资源的帷幕。从此广东温泉旅游业发展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期,温泉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多,经营收入不断增长。截止2011年底,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温泉旅游景区(点)达到125家,15年来平均每年新增8家,其中2006年一年新增15家温泉旅游景区,发展速度惊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50家温泉旅游景区营业总收入由2007年的19.0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1.25亿元,年均增长12.76%,增长速度也较快。
(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广东温泉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占据全国温泉旅游的半壁江山,现有温泉旅游景区的档次和质量也处于全国领先。截止201 1年底,广东已开发的温泉有200多处,具有一定规模的温泉旅游景区125家,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的有l8家,占全国的一半。2011年全省50家温泉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494万人次,实现营业总收入31.25亿元。如果按全省125家温泉旅游景区估算,2011年广东温泉旅游业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拉动旅游相关消费超过200亿元。
(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与日本、台湾等地温泉旅游不同,广东温泉非常注重以温泉为载体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温泉客房、餐饮、会议、娱乐等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50家温泉旅游景区共拥有客房17065间,床位数27656个,平均客房341间,其中,超过1000间的3家,600—1000间的1家,400—600间的l0家,200—400间的24家,200间以下的12家,珠海海泉湾客房规模最大(5544间),普宁盘龙湾客房规模最小(5l间)。同时,完善的配套设施促使广东温泉旅游景区在客房收入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门票收入比例逐年下降,餐饮、娱乐和会议等收入逐渐提高,消费结构渐趋合理。
(四)产业带动效应增强
温泉旅游不仅直接拉动了省内居民的度假旅游需求,带旺了广东冬季旅游的发展,而且推动了温泉旅游景区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温泉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温泉旅游已成为其旅游支柱,如江门恩平市、韶关曲江区、惠州龙门县、清远佛冈县等。2010年,惠州龙门县接待温泉游客113万人次,约占全县游客接待总量的26%;清远佛冈县接待温泉游客162万人次,约占全县游客接待总量的63%,温泉旅游接待收入约占全县旅游收入的82%。同时,温泉旅游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的房地产、商业服务、餐饮住宿、交通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
(五)就业促进效应凸显
温泉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温泉旅游景区为解决当地居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等做出了积极贡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广东50家温泉旅游景区在职员工总人数为16950人,吸纳本地职工为10731人,本地员工比例为69%。其中恩平帝都温泉、阳西咸水矿温泉、普宁盘龙湾温泉等景区本地员工比率超过90%。研究发现,广东省一家中等规模的温泉旅游地平均需要员工为425人,吸纳本地员工280人。
二、广东温泉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广东温泉旅游业虽然在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
(一)温泉资源无序开发,产业布局欠合理
广东温泉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整体的行业规划和指导,导致产业布局欠合理,盲目投资和无序开发现象严重。笔者根据开采度指标(R=日温泉水用量/日最大可开采量)将广东省各地市温泉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划分为低度开采区、适度开采区和高度开采区三类区域。评价结果显示(如表1),粤西湛江、茂名等地的温泉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利用;粤东梅州市的温泉资源开发利用也处在起步阶段,但河源、潮州以及广州从化、增城和惠州龙门等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温泉水资源的开采利用整体上已处于超负荷状态,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广东温泉旅游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全省约三分之二温泉旅游景区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区,部分地区集聚现象突出,如从化、增城、龙门、佛冈等,而温泉资源最为丰富的粤东、粤西地区温泉旅游景区分布较少。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区域供需矛盾加剧,市场竞争激烈,温泉行业间低价竞争、互相争夺客源的现象十分严重,抽样调查结果也证实这一状况。广东温泉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占80%以上,粤西和粤东地区各占8%左右,经济欠发达的粤北地区则不足5%。珠三角地区客源市场则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和东莞三市,共占70%以上,其次为佛山和珠海,分别占9.23%和7.66%。
(三)温泉文化建设薄弱,产品雷同现象突出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广东温泉文化建设较薄弱,产品同质化和照搬模仿现象比较普遍。全省温泉景区在产品内涵、市场定位、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等方面基本相似,特色化、个性化温泉产品不足。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有明确主题特色的温泉旅游景区数量不足20%,真正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温泉景区还没有。